Tuesday, May 28, 2019

从昔日改革者到今天的政治囚徒 鲍彤称今生“一事无成”

鲍彤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最得力的助手,上世纪80年代辅助赵紫阳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,提供重要改革路线图,也是因1989年“六四”事件被捕入狱的最高级别中共官员。
第二是领导不准谈。这是历史上明明存在的,现实生活中也存在,但却是个禁区。根据这两个原因,大家便更加怀念,更认为需要多想一想。如果说“六四”已经过去了,那谁还会去想呢?就是因为它的影响现在仍然存在。
BBC中文: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,还需要知道“六四”吗?
鲍:知不知道不重要,重要的是应该是以人民为主体,对六四进行反思,大家都来谈真相,大家都来谈教训。不是说哪一个领导做过哪一个决议,这不叫真相,也不叫教训。把这个问题摊开,就什么问题都没了。
到今天为止,大天安门事件在中国发生过一次,没有发生第二次,小天安门事件却不断。不涉及到自己的时候,大家觉得自己很幸运,涉及到自己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不痛苦。现在这个体制就是“六四制度”。“六四制度”就是人人必须服从,谁不服从谁就没有前途,谁服从谁就有可能向上爬。爬到一半如果发现站错了队,那就一个跟头栽下来。没有法治,没有民主,没有选举,人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前途,必须巴结上面。
现在不仅民不聊生,实际上商也不聊生,官也不聊生。商人今天可以发财,明天就可能破产。官也不聊生。有人说省委书记、县委书记中有5%都是腐败分子,那是因为还有95%没有人去揭发。这不是笑话,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不稳定状态,人心惶惶。这样的情况在《1984》、《动物庄园》里讲故事可以哈哈一笑,但现实生活当中出现,便非常严重了。
我想,如果真的像当初紫阳讲的,我们着眼于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,那么便真要像邓小平讲的那样,“让人讲话,天不会塌下来”。这句话反过来讲意义更深刻,就是“不让人讲话,天一定塌下来”。但问题是邓小平自己也没这样做。这个东西已经在那里至少七十年、将近一百年,已经根深蒂固,这样一个社会,你觉得是喜剧还是悲剧?
BBC中文:“六四”之后,中国政治改革停滞不前,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体现出的改革设想和蓝图已被全部推翻。 作为十三大文件起草小组组长,您如何看”六四“与中国政治改革的关系?邓小平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?
鲍:六四以前中国有经济改革,也有政治改革,总体设想是中国未来在经济上应该是市场制度,政治上是民主制度。这些已经写进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。
89年的事情如果按照十三大方针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,通过社会协商解决,就不用动用军队了。如果这个问题成为共识,那我相信不仅是1989年当时学生的诉求能够解决,以后出现的其他的人民诉求,比如征地、盖房子、老兵请愿的问题,都可以按照这样解决。这非常可惜。
1989年,邓小平违反十三大的决定,没有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,通过社会协商解决,而是调用几十万军队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跟市民。这样一来就在全国范围内立了一个规矩:遇到社会矛盾通过武力和镇压解决。这由此成为一种制度,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的影响是不得了的。
六四前夕,因其改革姿态和对天安门抗议学生的温和态度,赵紫阳失去当时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信任。 鲍彤也在1989年5月28日失去自由。1992年3月,中共中央宣布撤销其中共中央委员职务,开除党籍。同年7月,鲍彤因泄露国家机密罪及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。1996年刑满释放后至今,他居住在北京,住所常年被严密监视,电话被监听,个人活动受到严格限制,形同软禁。但同时,他亦从未放弃对中国政治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“六四”30周年前夕,BBC中文对鲍彤进行电话专访,“六四”前后中国政治格局,邓小平在六四的角色,以及习近平如何处理“六四遗产”等问题展开讨论。30年后,回顾自己曾大力推动的中国改革与前进方向已不复存在,87岁的鲍彤采访中坦承,自己今生“一事无成”。
以下为采访节选。
BBC中文:3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谈谈论“六四”,意义在哪里?
鲍:这有两个原因。第一,“六四”的影响始终存在,并没有过去。很多人说这是30年前的历史,但实际上这也是现实。30年前出现的大天安门事件现在没有了,但小天安门事件不断,群体的正常诉求受到来自政府、军队、警察的镇压,甚至逮捕、判刑。从维权的公民本人,到报道这些事件的记者,再到帮助这些公民维权打官司的律师,统统都在镇压之列。这些事情性质实际跟天安门一样,应该叫小天安门事件。过去发生在首都,现在发生在全国城乡,还没有结束。